南海网记者 余育桑
在海南省五指山市的牙胡梯田不久前刚刚春耕完毕,梯田层层叠叠宛如大地的指纹,每一块梯田的秧苗青翠欲滴,清风拂过,随风摇曳,生机盎然。站在观景台从远处望去,群山环绕,云雾缥缈,勾勒出一幅动人心弦的山水画。许多游人纷纷远道而来,只为一睹这描绘春天的美景。
据介绍,自2023年4月牙胡村的牙胡梯田改造并启动农旅融合项目以来,凭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实现旅游各项收入突破500万元。在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70万元,发放奖励分红金额25万元,这是牙胡村通过旅游收获到沉甸甸的果实。在2025年,为进一步完善基础措施,提高游客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感受黎族农耕文化,村委会经商讨决定将2025年的旅游收入用于牙胡梯田二期的项目建设和设备的更新维护。
牙胡梯田。记者 王威 摄
从农耕文明走向现代农旅融合
牙胡村背靠海南鹦哥岭山脉,环境优美,泉水潺潺,滋养着村子里的梯田。梯田总面积4875亩,耕地面积约有2000亩,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共有160多层,上下400多米的高差,被誉为“海南第一梯田”。
“村子已经有着很久很久的历史,久到村民们都记不清了,如果要追溯的话最早是在清朝的时候梯田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牙胡村的驻村干部石云峰介绍,居住在这片沃土的黎族先民凭借着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敬畏,巧妙地根据地形地势,层层开垦,从山上引水进田,将原本难以利用的山丘坡面改造成肥沃的梯田种植稻谷,维持日常的生计。
牙胡梯田正在春耕的村民。记者 王威 摄
“以前受限于生产条件,当地的居民会把梯田称为公粮田,大家在梯田里一起劳作,一起分配收获的稻谷,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20世纪70年代,村民还在当地政府的鼓励下,扩大了梯田规模。后来经过社会的变迁,有许多年轻人陆续走出村子务工,梯田的有效种植面积也开始减少了,但是随着村子的发展,村民们开始增收致富,每年也有年轻人回到村子。”谈起梯田的历史,石云峰缓缓地说道,
穿过水泥铺设的乡间小道来到梯田,眼前豁然开朗,一片碧绿映入眼帘,踏入田埂,脚下的泥土松软而湿润,空气中带着泥土的清新气味,偶尔春风吹过,带来远处山林的芬芳,与田间的泥土空气交织在一起,深吸一口,沁人心脾。
“你别看现在坐车来到梯田很容易,以前村子没有做道路硬化的时候,几公里的路途村民都走得气喘吁吁。”牙胡村村长王海林说道,昔日,村民们都是肩挑扁担,踏着晨露,沿着崎岖不平的泥土路,一步步走向梯田,开始一天的辛勤劳作。扁担的两头,要么是农具,要么是沉甸甸的肥料。
牙胡梯田。记者 王威 摄
在政府的支持下,那条见证了无数辛勤脚步的泥土路,也迎来了“新生”。修建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连接村里各个角落,村民们再也不用肩挑重担,步履维艰。他们开始骑着摩托车或者三轮车载着耕具和肥料开往梯田劳作。同时,新修的水泥路也将外界的便捷与希望带给了这片古老的土地,越来越多的人沿着道路来到牙胡村观赏梯田,牙胡村的名气在外界逐渐被人所做知晓。
在2023年4月下旬,牙胡村村委会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依托梯田资源,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营,投入280万元启动农旅融合一期项目,购买观光电瓶车,建设梯田观景台、步行道、牙胡梯田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配套措施。
牙胡梯田。记者 王威 摄
农旅融合为村民创收致富
在牙胡村委会的对面有一家酿酒坊,其招牌十分引人注目,是由竹子编织而成。招牌上的字迹和黎族的图腾经过时间的洗礼,已经褪去往日的光彩,酒坊的门口摆放着多个巨大的酒坛子,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酒香味。酒坊内,牙胡村的村民王春妹站在一口生火的大锅前,用木棍轻轻地搅拌即将用来酿酒的大米。
“老板娘,来一斤米酒款待家里的客人。”一名刚干完农活的村民骑着摩托车,拿着水壶过来打酒。黎族人民对酒情有独钟,尤其是米酒,梯田上种的水稻在收成后村民除了留有余粮用于日常的食用和酿酒,剩下的才会拿去市场售卖。
牙胡村酿的酒在当地极为出名,不管是糯米酒、米酒、山兰酒、桑葚酒,都别有一番风味。王春妹又是酿酒的佼佼者,附近的村民都喜欢到她的酒坊买酒,随着村子农旅融合项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也闻着酒香味来到她的酒坊。
“自从村子发展旅游业后,游客也多了,酒也好卖了。”王春妹说,在2023年以前,村子还未建设完善的旅游措施,游客来得并不多,即使来了也是匆匆地离开。2023年农旅融合项目启动以后,游客不仅来得多,还愿意在村民手上买一些农特产品回去带给家人和朋友,酿的酒不愁卖,自然会有人找上门来购买。
牙胡梯田正在春耕的村民。记者 王威 摄
随着牙胡村农旅融合项目的发展,昔日寂静的小村庄,变成了热门的旅游地,村民纷纷抓住这一机遇,利用自家屋前或者空地,开设小吃摊、农家乐、手工艺品,将自家的农产品直接转化为旅游产品,让众多游客纷纷驻足品尝和购买。
“今年过年的时候村子举办了各式各样的春节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在家门口摆摊卖烧烤,都有几千块的收入。”村民王辉兰笑着说道,以前主要靠种地和外出务工获取收入,现在在家门口摆摊卖农特产品就有收入,既能照顾家庭也能实现创收,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以往,牙胡村的村民主要依赖传统的农耕生活维持生计,稻谷作为主要农作物,虽然产量稳定,但愁的是没有销路,哪怕要售卖,村民也要开车拉去市场吆喝。然而,随着农旅融合项目的持续推进,不仅为村子带来了人气,更为村民自家的农产品打开了新的销售渠道。
在牙胡村,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村民们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回到村里。“要坐观光车的游客请出示观光车票!没有买票的请到游客中心购买,请大家有序排队入座,不要争抢。”在村里开观光电瓶车的年轻人王子敬在村委会前招呼着游客,作为观光电瓶车的司机为游客提供接送服务,每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此外,牙胡村还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他通过挖掘和整理黎族农耕文化资源,打造了牙胡梯田“村秀”、庆“丰收节”、“开镰节”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和旅游产品。这些活动和产品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还增强了村民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牙胡梯田。记者 王威 摄
完善旅游设施提高游客体验
“为进一步提升梯田的景观效果,我们还在田埂上种植了油菜花,等到早稻成熟的时候就能看到油菜花和金黄的稻谷随风摇曳的画面。”牙胡村第一书记王会明说道。
在硬件设施方面,牙胡梯田景区也进行了大力投入。为了进一步提升梯田景区的设施水平,梯田上还铺设了高压电缆、维修水利设施、拓宽和平整道路,增设休息亭和观景台,为游客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游览环境。此外,景区还加强了环境卫生管理,梯田景区的清洁与美丽,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景区的文明与和谐。
在软件服务得到提升的同时,牙胡梯田景区的二期项目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二期项目将包括游客服务中心楼、特色民宿、村庄沿河休闲平台、咖啡吧驿站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建设,旨在进一步丰富景区的旅游业态,提升景区的综合接待能力。
王会明表示,完善旅游设施和提升游客体验是牙胡村农旅融合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未来,村子将不断提升软硬件设施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旅游服务。同时,二期项目的建设也将为景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推动牙胡梯田农旅融合的发展上升一个台阶。
如今,站在牙胡梯田的观景台上俯瞰整个村庄,只见梯田层层叠叠、水满田畴,村庄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5-04-21 23:42
25-04-21 23:02
25-04-21 23:18
25-04-21 22:33
25-04-21 22:22
扫描下载南海网客户端
扫描关注南海网微信公众号